第一節 幼兒實驗類科學教育活動概述
一、幼兒實驗類科學教育活動的內涵
《中國大百科全書》對科學實驗做了如下解釋:人們為實現預定目的,在人工控製條件下研究客體的一種科學方法。它是人類獲得知識、檢驗知識的一種實踐形式。一般包括三個要素:作為認識主體的實驗者;作為認識客體的實驗對象;作為主客體中介的實驗物質手段。
幼兒實驗類科學教育活動是指教師或幼兒按照預想的目的或假設,利用一些簡單的物質材料,通過演示和操作,對周圍常見的科學現象通過動手操作加以驗證的一種活動。科學實驗類活動是在教師創設的特定環境中呈現給幼兒一定的科學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在自然條件下觀察的局限性,能夠把幼兒難以理解的科學道理寓於簡單、形象的實驗操作中。例如:在幼兒園,如果老師給幼兒講“浮力”這個概念,很不容易講清楚。但是,如果弄一盆水,把各種各樣的實驗材料——木塊、石子、紙、積木、玻璃瓶等,請幼兒一一放到水盆裏,讓他們先感受浮力的存在,再講浮力的概念,幼兒更容易理解。
幼兒天生就是一個小小科學家,他們有著與生俱來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歡動手嚐試、探索、實踐,每天隻要睜開眼,就會不知疲倦地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周圍的物質世界。每當雨後,總能看到他們總是對地上的小水坑充滿好奇,先是從小水坑的一邊跳到另一邊,不留神踩到水裏,濺得滿褲子泥,於是更激發了他繼續探索小水坑、聆聽每次小腳踩到水裏發出的“啪、啪、啪”聲的濃厚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體現在他們的指尖上。”我國成語中也有“心靈手巧”的說法,可見,手是幼兒思維的鏡子,手的動作和思維活動是緊密相連的,信息從手傳到大腦,再從大腦反饋回手,它們的聯係是雙向的,所以,我們應該比較多的創造條件、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多實驗。例如:在小汽車爬坡的實驗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光滑的塑料坡、粗糙的泡沫斜坡和革基布麵的斜坡,讓幼兒先做出預測,哪種斜坡的“車的速度快”,哪種斜坡的“車的速度慢”,並把預測的結果寫出來,然後進行實驗,把汽車在不同斜坡上的速度記錄下來;在試驗中驗證自己的假設,獲得科學事實和科學的“實驗證據”,這樣也有利於幼兒逐步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