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量的教育貫穿小、中、大各年齡班,是一個長期、連續的過程。幼兒認識量的教育主要包括比較各種量、量排序、量守恒和自然測量等。
一、幼兒認識量的教育目標
(一)小班
1.可以準確運用比較的方法辨別、區分大小、長短、高矮差別明顯的兩個物體,並能用詞匯表達。
2.能從5以內大小、長短、高矮差別明顯的物體中找出並說出兩端量(最長的、最短的、最高的、最矮的等)。
3.根據物體的形狀、顏色等外部特征或大小、長短等量的差異進行3個物體的正排序。
(二)中班
1.能準確認識並區分物體的寬窄、粗細、厚薄、輕重。
2.能從五六個大小、長短、高矮、粗細、厚薄、輕重不同的物體中找出其中含有的兩個等量的物體。
3.能根據物體外部特征或量的差異,進行5以內的正、逆排序。
(三)大班
1.認識寬窄並能初步理解量的相對性。
2.初步理解量的守恒。
3.能按規律排序和自由排序,並且能按物體量的差異進行10以內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排序物體之間的傳遞性和雙重性關係。
4.學習自然測量。
二、比較各種量的教育活動指導
(一)比較各種量的教育方法與步驟
1.感知和比較物體的量
前麵我們提到,幼兒最初對量的認識實際上是對量的感知,他們通過觀察、觸摸等方式體驗到物體的大小、長度、重量等方麵的特性。因此,要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感受到物體的量,並逐漸地學會正確認識和區分,就要給幼兒創造大量感知的條件,讓他們在看、摸、擺弄等活動中,體驗和比較物體的量。
目測比較。通過視覺觀察,幼兒很容易對大小、長度、寬窄、粗細等量的特征進行比較,比如麵對幾個大小不同的蘋果,大部分幼兒都會伸手去選擇大的那個。重疊和並放是目測比較中的常用方法,例如,將兩個長度一樣寬窄不同的木板重疊在一起呈現給幼兒,他們很輕易地就能分辨出其中的不同,將兩支長短不一的鉛筆並排放在同一水平線上呈現給幼兒,可以幫助他們獲得長度感知的直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