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幼兒科學及數學教育與活動指導

第十一章 幼兒認識量的發展與活動指導

字體:16+-

第一節 幼兒認識量的發展

長長的彩帶、薄薄的繪本、大大小小的彈珠、粗細不一的圓柱體……各種不同的量充斥著幼兒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想要引導幼兒正確區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常見量、快速完成量的正逆排序、準確理解量的守恒,首先要了解幼兒認識量的發展特點。從總體上而言,幼兒對量的認識有其共同的特點,同時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對於量的認識又表現出了其特殊性。

一、幼兒認識量的一般發展特點

(一)從感知差異明顯的量到感知差異不明顯的量

兒童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很多對物體量的認識,但“在幼兒尚未學會測量之前,對物體量的認識實際上是對它們的感知”,並且,這種由感知所積累的認識不夠精確且缺乏分化。例如,3~4歲的兒童往往隻能感知區分差異很明顯的量,他們可以在櫻桃、蘋果、西瓜中區分出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在鉛筆、跳繩和拔河繩中找出哪個最長,哪個最短。但一旦他們遇到差別不明顯的量時,區分起來就有些困難。隨著年齡增長,在不斷地學習和經驗積累的過程中,幼兒對量的認知和辨別能力逐漸發展起來。慢慢地,他們開始能根據物體量的差異進行數量10以內的正、逆排序,認識、區分量的精確性能力也進一步提高。

(二)從對量的絕對認識到理解量的相對性

在和幼兒的接觸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為了誰的衝鋒槍最長、誰蓋得樓最高、誰的玩具熊最大而爭得麵紅耳赤,這是因為早期兒童對量的認識是一種絕對化的認識,他們把所掌握的具體物體量的特征看成完全絕對的。這一時期的幼兒並不能理解長和短、大和小、寬和窄以及其他變量,都是在比較的基礎上加以理解和區分的,物體具體的變量特征要看它的比較對象。隨著經驗的增長和豐富,當兒童從兩個物體的選擇、比較,逐漸過渡到三個或者更多物體的選擇和比較之後才能逐步理解量的相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