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幼兒科學及數學教育與活動指導

第四節 比較兩組物體相等和不等的教育活動指導

字體:16+-

比較兩組物體相等和不等,就是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集合中元素的數量,確定是一樣多還是不一樣多,這是不用數進行的數量比較,是在小班學習“1”和“許多”之後,學習計數和認數以前的感知集合教育的內容。

比較兩組物體相等和不等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準確感知集合中的元素,還可以使幼兒學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組的數量,進而通過感知物體組中物體(元素)的數量獲得數的感性經驗。幼兒學習一一對應,其重要性不僅在於它是一種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還在於它是幼兒學會計數、理解數概念必不可少的基礎和準備。因為計數的過程就是把數的物品集合中的元素與自然數列裏從1開始的自然數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係,因此,幼兒不熟練掌握對應也就不能掌握計數,不能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一、比較兩組物體相等和不等的教育目標

第一,學習對應。

第二,在學習對應的基礎上,不用數進行兩組物體的比較,從而知道哪組多,哪組少,或者一樣多。

第三,理解和運用“一樣多”“不一樣多”“多”“少”等詞匯。

二、比較兩組物體相等和不等的教育方法與步驟

(一)感知體驗對應關係

首先,運用具有聯係的兩種事物(實物或實物卡片)體驗對應。比如娃娃和帽子、手和手套、球和球拍、碗和勺子、牙膏和牙刷等,引導幼兒把有聯係的物體配成對子,幫助幼兒從中體驗對應。

(二)運用一一對應比較相等的兩組物體

感知兩組物體一樣多,可運用的對應方法主要有兩個:重疊比較和並放比較,重疊比較是把一個物體(組)重疊在另一個物體(組)上,形成兩個物體(組的元素)之間一對一的對應形式,進而進行量或數的比較。並放比較是把一個物體(組)並放在另一個物體(組)下麵,形成兩個物體(組的元素)之間一對一的對應形式,進而進行量或數的比較。因為幼兒掌握重疊比較要比並放比較容易,所以先用重疊比較的方法進行,例如,葉子上趴著小瓢蟲,娃娃頭上戴帽子等,問“某某和某某一樣多嗎?”“你是怎麽知道的?”或“為什麽?”然後采用並放兩行各兩個的物品或圖片,比如,小狗和骨頭,紅花和黃花等,都分別排成橫排兩行進行對應比較,問“某某和某某一樣多嗎?”“你是怎麽知道的?”或“為什麽?”然後增加物體數量,繼續引導幼兒感受兩組物體一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