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涉及集合術語的前提下,引導幼兒感知集合與元素,學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集合中元素的數量,並將集與子集及其關係滲透到整個幼兒數學教育過程中去。怎樣設計感知集合的教育活動呢?教師首先要掌握各年齡兒童感知集合的特點,並在此基礎上明確各年齡班的教育要求,然後才能經過多種選擇與決策,設計出符合兒童需要的感知集合教育活動。感知集合教育主要包括物體分類、1和許多、比較兩組物體的多與少等幾部分基本內容。
分類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屬性)的東西歸並在一起。它是幼兒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內容,既是小班學數前的教學內容,也是學數以後中、大班的教學內容。分類不僅能幫助幼兒感知集合,而且它是正確計數和形成數概念的必要基礎,分類能促進幼兒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理解並掌握分類的類型,隻有這樣,教師才能擁有一個龐大的分類知識係統,以便為不同水平的兒童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分類要求。分類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按物體對象分類。
按物體的名稱分類。把相同名稱的物體放在一起。如從玩具筐裏把皮球都拿出來放在盒子裏。
按物體的外部特征分類。即按物體的顏色、形狀分類。例如,把各種顏色的花片,按顏色分別放在不同的盒子裏;把不同形狀的積木,按形狀分成幾堆等。
按物體量的差異分類。即按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厚薄、寬窄、輕重等量的差異分類。例如,把大球和小球分別放在兩個不同的盤子裏;把厚書和薄書分別摞在一起等。
按物體的用途分類。把橡皮、鉛筆盒、彩筆等歸為一類,屬於學習用品;把碗、杯子、牙刷歸為一類,屬於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