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教學時必須選擇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由於具體內容、教育對象的年齡和水平的影響,幼兒數學教育的方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一種方法,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年齡班,在運用上就有一定的區別。幼兒數學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操作法、遊戲法、比較法、尋找法、啟發探索法、講解演示法等。
一、操作法
受具體形象思維的影響,幼兒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是不能從數學知識本身獲得的,而是要從改變、擺弄數學知識的動作中獲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隻有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這種體驗是幼兒建構初級數學概念所必需的。因此,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如運用各種材料進行點數,親手排序感受排序的可逆性,親自動手感受上下前後,撥動學具鍾表,獲得整點、半點的概念等。
操作法是提供給幼兒合適的教具、材料、環境,讓幼兒自己擺弄、實踐、探索,獲得數學感性經驗、邏輯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方法。操作的方法種類較多,從組織形式上可分為集體操作和個人操作;從其性質上可分為示範性操作、驗證性操作、探索性操作、發散性操作等。
運用操作法時,第一,要明確運用操作法的目的,這裏的操作目的並不是指讓幼兒明白操作的要求,而是指教師要明了為什麽要安排幼兒操作?操作能實現什麽?操作的根本目的是引起幼兒思維的積極探索,這是操作的精髓,抹殺幼兒積極探索的“操作”不是真正的操作。第二,創設操作的物質條件。明確操作目的,確保操作有意義的前提下,要為幼兒操作做好充足的操作材料準備。第三,安排合適的操作時間。操作時間不夠,容易變成形式主義走過場,不能實現操作的價值。操作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幼兒無所事事,失去操作興趣。第四,使幼兒明確操作要求。根據需要,教師在幼兒操作前一定要使幼兒明確自己現在的操作要幹什麽、為什麽、怎麽做。第五,觀察幼兒,恰當的引導幼兒。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及時發現問題,恰當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探索。第六,討論操作結果。引導幼兒梳理操作過程中的感性經驗以及所做的思考和探索,整理歸納,明確概念。第七,對不同幼兒提出不同要求。對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