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幼兒教育概論

第三節 幼兒德育

字體:16+-

【頭腦風暴】

今天是笑笑的媽媽來接她,媽媽今天看起來臉色不太好,笑笑看到媽媽後非常高興,跟媽媽提出要去超市買娃娃,媽媽說:“孩子,今天就不要去了,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可是笑笑根本不理會媽媽說的話,哭著鬧著要去超市。最後,媽媽還是答應笑笑去超市。

你對笑笑媽媽的做法是否讚同?應該對笑笑進行怎樣的教育?

幼兒德育是指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按照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發展幼兒社會性,培養幼兒道德品質的教育活動。主要著眼於發展幼兒社會性和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

為了更好地理解幼兒德育的概念,需要區別道德、品德、德育、社會性、社會性發展(社會化)等基本概念。

道德是社會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也是評價人們行為的標準。道德多以公共輿論的形式出現,對人的行為具有一種不成文的製約作用,但不具有法律的效力。強調人們行動的自覺性,通過宣傳擴大影響。[2]

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再現稱為道德品質,道德品質簡稱為品德。品德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與規範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一係列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傾向和特征。人的每一種品德都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誌、道德行為四個要素構成。在幼兒的品德形成過程中,四要素的發展不是同步的,幼兒的道德認識、道德意誌等發展較差,因此,幼兒德育必須從情感入手,重點放在道德行為的養成上。

德育實質上就是社會道德個體化的過程。狹義的德育是將一定的道德規範轉化為人的道德思想、意識、態度和行為的過程。[3]廣義的德育則則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個性心理四方麵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