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語言的書寫符號,是人類交流信息的約定俗成的視覺信號係統。文字包括形、音、義三個方麵。世界上,文字的種類要比語言少得多,因為文字體現著一種語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成果。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係統,也是世界上通行時間最長、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屬於表意文字,每個字記錄漢語的一個詞或詞素。漢字的總數約6萬個,常用字約5000個。
一、漢字的產生
語音形態的語言有著態勢語言無法比擬的優勢:一方麵,它在信息傳輸中的效率遠遠高於態勢語言;另一方麵,它能夠表達的內容也遠非態勢語言所能比肩。容易設想,語音形態的語言在早期人類的狩獵等艱難的生產生活中一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前所述,聲音容易隨風而逝,人類文明成果的留存和記錄根本還無從實現,文化與文明的承繼還隻是在人的生命機體內緩慢地完成著。但是,生活中總是有些重要的事情或者激動人心的時刻需要記憶的永久留存,但大腦的記憶容量總是顯得有限,而且哪怕暫時記住了,也非常容易成為過往雲煙,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褪色甚至洗盡了舊的痕跡。要克服這一困難,單純依靠人的大腦這一內在的倉庫是無法解決的,於是已經成長為智人的人類想到了依靠外在事物的幫助,他們開始嚐試著用自己的雙手在自然事物上留存下幫助記憶的記號。這些印跡,在今天的後人看來,也許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但在當時卻一定是因為艱難的創造而充滿著欣喜,甚而舞之蹈之。
結繩記事等方式應該就是這時候派上用場的,可是單一的繩結能夠表達的記憶畢竟有限,於是隨著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展,繪畫成了最為有效的方式,但人手不一,畫出的東西人們相互識別本身就存在困難,而且許多東西形體複雜,又很難畫出,更有諸多的事物根本就無法畫出。於是,從形象的圖畫到帶有抽象性的簡易符號的轉化就成為這外在的記憶工作的基本方向。回溯世界上幾大文明古國的文字的曆史,源頭都是象形方字,那麽我們就可以合理地推測文字是萌芽於繪畫,萌芽於人類對於自然世界悉心的描繪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