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幼兒教師的語文素養

第三課 語文素養是職業素養的要求

字體:16+-

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而任何學科的教授和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寫作和口語表達。

語言形式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等,比較充分地顯示了語文素養對職業素養的基礎和支撐作用。講授法是幼兒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孩子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和孩子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孩子通過獨立閱讀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語言是傳遞知識,影響孩子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是傳播文明的使者,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勞動的特殊工具。教師要把書本知識、教學信息、自己的思想和教學的要求傳授給孩子,主要通過語言表達。教師的語言表達即教師以語言為工具,準確表達教育思想,熟練從事教育工作。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語言表達不僅具有工具性、符號性和社會交往性等一般特點,還具有教育性、規範性、邏輯性、情感性和藝術性等教師職業特征。具體而言,第一,語言表達在教學中的媒介作用。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主要表現是認識的間接性,即由教師通過語言表達來把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傳授給孩子。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在教學中就起著一種重要的中介作用。教師通過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而學生通過教師的語言表達來透徹地理解、係統地把握書本知識。教師隻有具備準確簡練、敘述連貫、邏輯性強、形象生動、富於情感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把書本上比較“死”的書麵語言轉化成為學生易於接受、直觀性強的教學語言,才能將所要傳授的知識勾畫成一幅鮮明圖案,使學生形成一個清晰的概念,從而順利地由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一個具有良好語言修養的教師,應該是語言簡練、準確,字字句句,條理嚴密,並且有很強的邏輯性。這些都與語文素養有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