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注”≠“監禁”
關注孩子的安全,絕不意味著把他們“監禁”起來,因為,他們是那樣的生龍活虎,他們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孩子的成長難免磕碰,他們需要“自由地成長”。但作為成人的我們在相信他們的同時,也需要對還不成熟的他們承擔起責任,同時還要有所教育、提示和引導。
(1)這是一群生龍活虎的孩子
從本手冊的前半部分,你已經了解到:我們所麵對的是一群生龍活虎的孩子,他們個性奔放、無拘無束;父母很少管教,更給了他們自由奔跑的時間和空間。
在這群孩子裏,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4歲的小不點兒在攤位間的狹窄通道裏穿梭,冷不丁撞了額頭,停下來自己揉揉,接著往前衝;孩子之間起了衝突,哪怕是小一點的孩子也毫不示弱,一拳頭揮上去,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
正如你所看到的,這是一群個性較強、有點兒“野”,比較“皮實”,但是又很質樸天真、非常熱情的孩子。從他們身上散射出來無窮無盡的活力,嚴絲密縫地契合著他們身處的生存環境,讓他們擁有著小草一樣頑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等他們長大成人之後,這種頑強的生命力會伴隨他們一生,讓他們能夠獨立、麵對困境不盲目自卑、麵對挫折不輕言放棄——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這都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2)孩子的成長難免磕磕碰碰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麵對孩子的磕碰,我們完全不必大驚小怪。畢竟,我們生活的環境不是真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接觸各式各類的事物,沒有所謂的“絕對安全”。活潑好動的孩子更像精靈,他們活力無限,喜歡在跑動中享受和煦的陽光、“啪”地倒在鬆軟的泥土上,大口呼吸帶著花香的微風。他們天生是要“自由地成長”的。初學走路時也許會不小心絆到桌腳,但很快就能學會小心謹慎地看路;和小夥伴爭搶玩具時也許會忍不住大打出手,但慢慢也能學會用分享互助來解決衝突。正是在這些磕磕碰碰的過程當中,我們與周圍的人、事、物發生了互動,逐漸積累起經驗,從懵懂的孩子蛻變成長直至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