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我們的第二故鄉。如果你的機構想要設在農村,依然可以沿用本章的思路,去思考你所在的村落和適宜的教育。
思考:
我為什麽要來這裏呢?______________
我來這裏多久了? ______________
我為什麽選擇了成為一名非正規教育機構的教師? ______________
我所在的社區/村落是什麽樣的? ______________
這裏的居住環境 ______________
這裏的街坊 ______________
這裏的孩子 ______________
這裏的家長 ______________
這裏的…… ______________
我對這個環境滿意嗎? ______________
在這裏,我最滿意的是什麽?不滿意的又是什麽?______________
你是河南人,我是湖北人,他是安徽人,她是四川人……我們來自祖國的天南海北,聚集到了這相同的城市裏。我們都不是本地人,但要在這裏生活很長時間,並且我們的孩子也將在這裏生活很長時間。既然我們已經選擇了這片土地棲身,那麽,就把這裏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用心去熱愛、出力去建設。雖然沒有在這裏生、這裏長,但我們已經來到了這裏,便也可以對這兒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在這裏紮下根來。我們有能力、有活力、身兼一技之長,憑自己的雙手勞動,走到哪兒都餓不著肚子。更重要的是,我們為這個城市的建設揮灑汗水,城市生活離不開我們。
把這裏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意味著:
·我是這裏的主人;
·我的生活由我自己開創;
·我和這裏的本地居民沒有區別,我們同住一片地,同飲一管水,是平等的關係;
·孩子們的受教育問題大家可以一起想辦法解決;
·我自己或是單個家庭力量微小,但可以和周圍的夥伴商量,大家團結起來,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