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衛生學

第四節 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相關理論

字體:16+-

心理學、兒童行為學、內分泌學等多學科的發展為生長發育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了解生長發育的相關理論有助於我們從整合的視角出發,來關注生長發育的理論觀對全麵分析、研究生長發育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的指導作用。

一、生長發育生態觀

美國心理學家布朗芬布倫納將發展看成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建立了社會生態係統理論,這不僅是發展心理學的重要理論之一,且為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布朗芬布倫納的模式有三個組成部分:人、行為發生的環境、說明發展發生變化的過程。他強調在考慮個體發展時,要將個體嵌套在一係列相互影響的環境係統中,在這些係統中,係統與個體相互作用並影響個體的發展(圖1-9)。

圖1-9 生態係統理論與兒童生長發育

(一)空間維度

1.微小係統

微小係統是環境空間係統的最裏層。該係統是個體活動和人際交往的直接環境,不斷在變化和發展。對大多數嬰兒而言,微小係統僅限於家庭。隨著其不斷成長,活動範圍擴展至同伴、幼兒園和學校,這些因素不斷納入到學前兒童的微係統範圍內。對學前兒童而言,托幼機構是除家庭以外對其影響最大的微小係統。布朗芬布倫納強調,對這個層次兒童發展的認識,必須具有雙向性,即:一方麵,成人影響著兒童的反應;另一方麵,兒童的生物、社會特性也影響著成人的行為。

2.中間係統

根據布朗芬布倫納的觀點,中間係統指各微小係統間的聯係或相互關係,微小係統之間可能通過重要途徑產生相互影響。若微小係統間有較強的積極聯係,發展可能實現最優化。相反,則產生消極後果。如嬰兒母親如何對待他的方式可能受到其母親與父親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如果父母之間存在爭執,母親很可能更少表現出溫柔及喜愛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