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先天因素與後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遺傳因素決定機體發育的可能性,決定了生長發育的潛力;而環境、教育等因素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遺傳潛力的發揮,決定發育的速度和程度。
一、影響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主要指個體的生物因素,與後天因素相對,包括遺傳因素和非遺傳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遺傳因素。
(一)遺傳因素
遺傳是指子代和親代之間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學前兒童生長發育的特征、潛力、趨向、限度等都受父母雙方遺傳因素的影響。早在胚胎期,受精卵中來自父母雙方各種基因的不同組合,決定了個體出生後的各種遺傳性狀。通過各種方式的基因傳遞,子代可以顯現親代的各種形態、功能、性狀和心理素質等方麵的特征。
遺傳因素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生理和心理的基礎)。例如一個孩子的身高是由三個人決定的,爸爸占35%,媽媽占35%,孩子自己占30%,孩子自己的30%取決於三個因素:睡眠、營養、運動。[1]在良好生活環境影響下的兒童,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遺傳。一般父母高的子女也高;父母矮的子女也矮。這就為身高預測創造了條件。以下是利用父母身高進行身高預測的公式[2]。
(二)非遺傳因素
非遺傳因素是指兒童出生以前在母體內所稟受除遺傳因素以外的一切特征,主要包括兒童在母體內發育過程中的營養狀態,以及母體在此期間所給予的種種影響。例如,孕婦年齡過高(患唐氏綜合征概率增加)或過低,過胖或過瘦,身高過矮和骨架太小等都會導致自然流產率增加或低體重兒。如呆小症,表現為正常智力發展水平以下,身材短小,突出的腹部以及粗糙的皮膚,這可能與母親體內甲狀腺功能出現故障或者母親的飲食中缺乏碘有關。如母親患有糖尿病,胎兒出現缺陷的比率高出2到4倍,又如大部分受到艾滋病感染的嬰兒通過子宮中或者在出生之時的血液交換直接從母親那裏獲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