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齲齒
“齲齒”俗稱“蟲牙”或“蛀牙”,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牙體組織破壞和缺損的一種慢性疾病。該病在學前兒童中流行麵廣、發病率高、危害大。齲齒不僅影響學前兒童的食欲、咀嚼及消化能力;還可對學前兒童造成嚴重牙患,如牙腫痛,牙齦及牙髓病等;嚴重者可引起頜骨炎、菌血症;甚至影響恒牙的生長。
(一)病因
齲齒的發生是由微生物、食物、宿主和時間四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四聯致病因素論”模式(見圖6-1)。
圖6-1 四聯致病因素論
1.微生物
致齲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牙菌斑。齲病過程中,細菌的存在是齲齒發生的主要條件;菌斑是致病菌的生存環境。細菌不能直接附著於牙麵而發生齲齒,隻有在形成牙菌斑後,才能起到致齲作用。
2.宿主
宿主即個體齲齒易感口腔環境,包括牙齒與唾液。牙齒排列不齊及牙釉質發育不良等,都是齲齒的重要條件;唾液可調節口腔微生態平衡,通過其組成(鈣磷濃度、氟含量等)、流量、流速和緩衝能力等,起到抑菌和再礦化牙齒的作用。
3.食物
食物中的糖類,尤以蔗糖的致齲作用最為明顯。富有黏性的精製的含糖食物(如糕點、餅幹、奶糖等)更易於黏著滯留於牙麵上,發酵產酸,促使齲齒的發生。而纖維性食物如蔬菜、粗糧等,對牙麵有機械摩擦作用,可清潔牙麵,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齲齒。
4.時間
齲齒是一種慢性硬組織破壞性疾病,從初期齲到臨床形成齲洞一般需1.5~2年。菌斑在牙表麵的滯留時間及菌斑內酸性產物的持續時間越長,發生齲齒的危險性越大。
(二)症狀
根據牙齒被破壞的程度可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
1.淺齲
齲蝕破壞隻在牙釉質內,初期表現為釉質出現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或斑塊,表麵粗糙,繼而形成牙釉質表麵破壞。淺齲沒有自覺症狀,探診無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