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

三、觀察研究法的類型

字體:16+-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類型很多,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劃分觀察的類型。

(一)根據觀察的情境和條件,可分為自然觀察與實驗室觀察

自然觀察是在一般的日常情境中,隨著行為或事件的自然發生與進程進行觀察,不采取任何人為幹預手段。實驗室觀察則是在實驗室有控製的條件下的觀察,需要設置特定的情境,規定刺激的性質,觀察特定條件下的特定行為。

自然觀察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觀察,尤其適用於對兒童發展和教育的研究。這種觀察能係統地記錄兒童的發展性變化,能收集到較為客觀真實的資料,具有生態效應。但它也有其缺陷即觀察結果難免帶有主觀選擇性,隻記錄觀察者感興趣的行為表現,而忽略一些重要的行為細節。實驗室觀察由於是在嚴密的條件控製下進行觀察,能克服因觀察者主觀選擇而產生的誤差。但由於人為控製難度較高,實施起來較困難。另外還有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推廣性。

(二)根據觀察內容的不同要求,可分為係統觀察和局部觀察

係統觀察要求全麵整體地了解所觀察的現象或對象,通常需要預先作好周密的計劃和一個較長的過程。局部觀察(又稱個別觀察)是隻側重了解某一個方麵的情況,獲得有關局部問題的認識。

(三)根據觀察者是否參與觀察對象的活動,可分為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

參與性觀察是指研究者不同程度地參與到被觀察者的群體、組織中去,共同生活並參與日常活動,從內部觀察並記錄觀察對象的行為表現與活動過程。如為了了解某個少數民族人們的生活習慣,社會交往規則等,研究人員長期生活在少數民族居住的村寨,作為其成員之一進行觀察和研究。非參與性觀察是觀察者不介入觀察對象的活動,不幹預其變化發展,以局外人和旁觀者的身份從外部了解觀察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