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第2版)

第五節 取樣觀察法及其運用

字體:16+-

取樣觀察法是一種比較嚴格、係統的觀察方法,相對來說,可看作正式觀察或正規觀察,屬封閉性觀察。如前所述,正式觀察多為科研所用,結構比較嚴謹,需要周密計劃,對所研究的現象做有控製的係統的觀察。取樣觀察法在研究的技術手段方麵要求比較高。研究者不僅需要控製條件,嚴格規定行為定義,講究記錄方式,還須預先訓練觀察人員,建立觀察信度等。

取樣就是對行為或事件的選擇。研究者需要選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行為或事件作為研究對象,用來代表相同條件下的一般行為或事件。

取樣觀察法不像敘述性方法那樣詳細描述行為,保留行為事件發生的順序等原始資料信息,而是依據預先確定的標準,選取行為的若幹方麵作為樣本,即“目標行為”,進行觀察研究。取樣方法的運用要求觀察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選擇行為樣本,確定其操作定義,決定觀察所運用的結構或形式,以及設計記錄表格等。

取樣觀察法是一些研究人員針對敘述性觀察方法的缺陷提出的一種新的觀察方法。取樣觀察法是一種以行為為樣本的觀察法,可以減少記錄所需的時間,研究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大量的有代表性的資料,且便於統計整理。取樣觀察法常用於對較多被試做觀察。一般認為,這種方法可以滿足研究在客觀性、可控性及有效性方麵的要求。有人認為,取樣方法也是隨著集體兒童教養機構的出現,為適應於研究兒童群體而產生的;而敘述性方法如日記描述法等大多用於集體兒童教養機構出現之前,表明這兩類方法發展的曆史、社會條件有所不同。20世紀50年代以來,取樣觀察法成為研究兒童的基本方法,曾一度取代敘述性方法的地位。

取樣方法又可以分為兩種:時間取樣觀察法和事件取樣觀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