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十二) 兒童專斷行為的事件取樣觀察
專斷行為的操作定義(Daviel E.Barrett & Marian Reelke Yarrow,1977):
專斷(ASSERTIVENESS):試圖指導或停止另一個人的活動的行為,即指使人。專斷的行為是要影響或控製別人,但並不想傷害別人。專斷包括命令、身體指導和暗示指令。
命令(C):試圖發出指令或告訴別人該做什麽及怎樣做。例如,這樣說:“從我們的蝙蝠洞出去。”“看著我下這個坡!”“給我那塊大積木!”
身體指導(PL):用身體的接觸來指導其他夥伴的行為。例如,拉著手或是用手臂摟著夥伴的肩膀,對他進行身體指導。
暗示指令(ID):並未直接命令而是建議或暗示對行為的指導。例如:“我們以後再做那個。”
行為結果:專斷之後的行為。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服從(COMP):專斷對象聽從或同意專斷命令。
拒絕(REF):專斷對象拒絕要求他去做或命令他去做的事情。
協商而達積極的結果(+C/N):專斷對象提出自己的建議抵製專斷,結果達到妥協。
協商達消極結果(-C/N):專斷對象提出自己的建議抵製專斷,但專斷者拒絕讓步,發生衝突等。
不予理睬(IG):專斷對象對於專斷行為不加理睬。
觀察指導
選定一種有許多兒童在自由交往的場景。預先理解和熟悉專斷行為的定義及縮略語。當你看到一個專斷事件時,觀察它並在記錄表(見前“事件取樣觀察”章節)上做記錄。盡可能將事件發生的情景和具體的言語行為加以詳細描述,在此基礎上,判斷專斷的行為類型和行為結果。
作業要求
1.收集5個專斷事件的資料。對兒童的專斷行為表現進行分析,寫出觀察報告。
2.通過實際觀察,對操作定義和記錄形式提出改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