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教育基本問題討論

五、教師指導兒童學習時應注意什麽

字體:16+-

近二十年來,學前教育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其中,“幼兒主動學習”已經成為支持幼兒園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概念。幼兒的學習被看作幼兒與周圍世界的人與物以及自身的相互作用或對話。與“幼兒主動學習”的觀念相適應,教師教學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教學的任務不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到幼兒的頭腦中,而首先應該是為幼兒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以獨白的方式傳遞信息的過程,而是教師和幼兒共同探索、發現、分享意義和理解的過程;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地教教材,而是根據幼兒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來支持和引導他們的學習,教師的角色已經轉變為幼兒主動學習的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1]作為兒童學習的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指導兒童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觀察了解兒童

教師如何理解兒童的學習,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對教育教學目標的確定、教育教學內容的選用、教育教學手段的采用以及教育教學評價方式的運用;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兒童與教師、兒童與兒童以及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2]在某種程度上,教師對兒童學習的理解會決定或改變整個教育教學的麵貌。對於教師來說,要理解幼兒的學習,第一步就要深入觀察、了解兒童是如何學習的。正所謂“實施教育,觀察先行”。那麽我們應如何觀察幼兒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觀察的目的,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雙手,一百個想法,一百種思考、遊戲、說話的方式,一百種傾聽、驚奇、愛的方式,一百種歌唱與了解的喜悅。”[3]這就是說,不同的兒童看待同樣事物的角度是不一樣的,而且他們有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無論什麽樣的觀察活動都可以讓觀察者獲取大量的信息,但觀察者從不同的角度獲取的信息,其價值是不同的。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教師就因為沒有根據觀察目的選取合適的角度,而使其觀察記錄籠統、簡單,致使觀察活動流於形式,失去意義。例如,某教師對一位新生晨間入園適應情況進行觀察,觀察記錄中僅有一句“××走到門口,抱著媽媽說不願上幼兒園”。可以說,這是一次意義不大的觀察,教師無法通過這次觀察尋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新生在入園時有哭鬧現象,不同幼兒有不同的表現,教師隻有通過對幼兒哭鬧持續時間、父母處理方法、幼兒情緒變化過程等細節的觀察,才能針對不同幼兒的特點尋找切實有效的新生入園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