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是指教師以體會、感想、啟示等形式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於教育日誌、教育敘事的一般性記錄和白描式寫作,也不像教育案例研究有明確的問題發現、分析、解決線索,而是在記錄教育事實基礎上所進行的思考和判斷。這種形式在教師的教育研究中占很大比例,尤其在教育研究的初期。
1.教師進行教育反思的意義
教師為什麽要教育反思?英國哲學家洛克認為,反思是知識的來源之一。也正是因為思考,成就了魏書生、於永正、李吉林、支玉恒、竇桂梅等一代名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麽,即使他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也許隻是一年工作的幾十次重複。
2.教育反思的類型
教育反思運用範圍廣泛、形式多樣,在日常教育教學行為研究中,至少有以下幾種不同的類型。
(1)專題反思與整體反思。
專題反思有著明確的問題取向,常常圍繞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多方麵的思考。這種反思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分析也相對較深入。在教育教學中,可選擇作為反思對象的專題是很多的。比如,從教學各因素來看,可以是教育任務的完成程度,或是教學內容確定的適宜程度,或是教學策略選擇的得當程度等;從教學實施的具體要求來看,可以是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係的程度,也可以是學生自主支配時間和空間的程度,還可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程度等。凡是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幾乎都可以成為專題反思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