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觀察的記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逸事記錄、檢核表記錄、工藝學記錄、量規表記錄、圖表記錄等。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研究者在此簡單總結一下這些記錄方式。
1.敘述體係
敘述體係主要是一種開放的體係,沒有預設的分類,對行為事件進行抽樣記錄的同時考慮行為事件的背景因素。一般用寫實的手法對事件、事件的背景及事件參與者的所言所行進行描述。記錄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姓名、日期、時間、地點、活動或事件記錄等部分,有時在記錄末尾也會加一些對行為事件的解釋。記錄得越詳細、生動越好。這種體係的記錄方式比較主觀,主要包括日記、流水賬、逸事記錄、田野筆記等。
這種記錄方式能夠很生動地把兒童的行為呈現出來,但是需要教師花費比較多時間,有時候還會因為記錄而丟掉一些觀察內容,所以這種記錄方式不太被一線教師所接受,正如一線教師自己所言:“個案那種詳細記錄,不太實用,我們真的沒時間。”
2.工藝學記錄
工藝學記錄也是一種開放的記錄體係,事前沒有預設的分類,利用錄音、錄像設備對整個事件進行抽樣。工藝學記錄可以獲得永久性的資料,照片或者錄像能更直觀地呈現學生的行為。但是,這種記錄方式對事件的動態描述不夠,而且要求教師使用照相機、錄像機等,總不如使用眼睛方便。所以,我們不能把工藝學記錄作為最主要的記錄方式。
3.分類體係
分類體係是一種有預設的分類,關注幼兒的具體行為。其中,檢核表、等級量表和表現水平評分指南都屬於分類體係。
①檢核表關注的是學生成長或發展的指標,描述的是觀察者應該觀察的發展特征或者學習行為。它可以幫助教師依據一定的發展標準,了解和監控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檢核表記錄最重要的是確定指標,這些指標應該與地方或國家級的學習目標相一致,或者與學校的目標相一致。在檢核表中列出評價指標之後,觀察者隻需要觀察學生是否表現了檢核表上相應的行為,並做出標記。比如,在兒童發展的各項指標後麵用打鉤或畫叉的方式來表明這一指標有沒有達到。檢核表能夠讓教師非常清楚要觀察的內容,“但是它隻能提供有關兒童學習與發展情況的非常簡化的信息,而不能揭示兒童學習與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也不能提供有關兒童發展與環境之間關係的詳細信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