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討”教學法強調具有終生價值的科學教育目標,為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師的角色與作用、教與學的方式都應促進幼兒親身經曆探究與發現的過程。
(一)科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科學教育的最終目標要使兒童獲得終生受用的方式、方法。
學校應該使幼兒的學習欲望、創造欲望、發現欲望、把對世界的片段認識逐步形成新的總體認識的願望、得到支持的願望,都得到促進、強化和發展。
世界上的知識浩如煙海,隻能介紹其中極少的一部分;有著數不清的方法、途徑把事實和文化結合起來;而且,盡管幼兒的成長規律有共性,但各個孩子的認識過程是各不相同的,有多少孩子就會有多少認識過程。因此,學校要通過科學教育,發展幼兒繼續前進的願望和有所創新的願望,特別是要使幼兒學會一種程序,掌握一種工作方法,發展一種思想方法,這些應該是能使幼兒終生受用的。
(二)教師、教與學教師
教學可以看成是提供特定情境來培育兒童的一種措施。學習是在學習者自身內部發生的過程,他越是卷入得深——他越是有動力——也就越能積極地和這一過程合作。
因此,教師就成了這樣的設計師,他們把學校變成提供這種經曆的活動中心,變成內容豐富的環境,在這裏,未來的公民和未來的科學家們可以發現客觀事物間的各種關係和聯係;在思想上建立起解釋這些關係和聯係的模型,發現對各種現象的理解。我們將發現教師自己有點扮演助產士的角色,為幼兒的“學習科學”進行接生。
我們可以將教學類型用兩種主要的模型來加以分析。
酵母菌模型 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植物,可用以使麵包發酵和使啤酒產生泡沫。酵母菌從其所處的溫暖、潮濕的環境吸取糖分,把營養轉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並利用由此而釋放的能量生殖。生殖是通過長芽或產生和母體一模一樣,隻是開始時形體小些的子體細胞。酵母菌產生的泡沫是菌體生長和分裂過程中釋放出的二氧化碳氣泡造成的。這些氣泡被阻在麵粉的蛋白質中,在麵團中形成空洞,烤後的麵包或蛋糕就會很鬆;被阻在啤酒溶液中的酒精給飲料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