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教學法完全適合於幼兒園科學教育,隻是幼兒園的孩子在學習內容和深度上有所不同。
我們從蘭本達“探究—研討”教學法中獲得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三個方麵。
(一)科學教育要使幼兒終生受益
通過科學教育,首先要培養起幼兒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對探索周圍世界的興趣,進而培養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愛。這將使幼兒終生受益。
“探究—研討”教學法用引導幼兒經曆和體驗科學家探究發現過程的方式,使幼兒在“搞科學”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矛盾的挑戰、發現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
通過科學教育,還要培養幼兒利用已有的智慧解決麵臨的新矛盾、新問題的能力。世界上的知識無比浩瀚,而幼兒在認識過程和特點上的差異又很大,因而,僅用“輸入”的方式教給幼兒知識是不夠的,而是要使幼兒獲得一種工作方法和一種思想方法。這種思想方法能使幼兒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對自然事物的觀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釋,在思想上解釋認識對象的模型,然後,在實驗中加以檢驗,從而找出紛繁複雜的現象之間的關係和聯係,形成對自然界的有序性的理解和認識。這種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使幼兒終生受益。“探究—研討”教學法使我們看到了教師如何引導幼兒獲得這種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的實踐形態和成功案例。
(二)教師的作用在於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
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灌輸,而是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通過提供結構化的材料,引導幼兒在短時間內發現科學家已知的東西。
1.為幼兒提供結構化的材料
教師要為幼兒明智而精心地選擇材料,這些材料要有適宜的結構:幼兒通過操作這些材料,與這些材料相互作用,能發現一係列有關的現象和關係,從而有效地實現教育目標、內容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