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研討”教學法是美國Harvard大學的蘭本達(Brenda Lansdown)教授經多年理論與實踐研究,並在除美國外的好幾個國家各種類型的幼兒中試用和改進後提出的。其代表作是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譯本《小學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一書。我之所以想向同行們介紹這種教學法,基於兩個最主要的原因:第一,這一方法經在美國、加納和中國等好幾個國家的試驗證明,它不僅對有文化的都市家庭的孩子有好的效果,而且對窮苦的文化水平很低的鄉村家庭的孩子也同樣有好的效果。最突出的成效就是能激發起幼兒對自然課的極大興趣和對自然科學探究乃至學習的無限熱愛。幼兒期待著上自然課,他們會自發地在課後進行考察和試驗。也正如蘭本達所說,通過這種方法,將會培養起學生一種對學習的無限熱愛,培養起一種信念,幼兒不僅在自然課上,而且在生活中,在將來,都會積極主動地探索、創造,利用已有的智慧解決麵臨的新矛盾、新問題。這正是我們今天所強調和希望培養的孩子對自然科學的、內在而持久的動機和興趣。第二,“探究—研討”教學法,反映了這樣一種思想方法:通過對自然事物的觀察、描述、互相交流感受和解釋,在思想上形成解釋認識對象的模型,然後在實驗中加以檢驗,從而找出紛繁複雜的現象之間的關係和聯係,形成對自然界的有序性的理解和認識。這種方法不僅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麵也有用。這也正是我們當今幼兒園科學教育改革所期望孩子獲得的終生受用的解決問題和獲取知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