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比較教育學

第一節 學前比較教育的方法

字體:16+-

一、方法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思想發展的最普遍規律的科學,它為我們的實際工作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論。因此,我們認為,我們的比較教育研究應當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作為比較教育研究的方法論原則。參考我國近年哲學研究的進展,[1]我們主張比較教育研究應注意下列基本原則。

(一)求是性原則

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提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本性,自然界的規律是客觀的,社會規律也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根據這一原理,比較教育學的研究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一切從世界各國客觀存在著的教育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反映客觀現實,從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教育規律。[2]

具體而言,比較教育研究者必須堅持客觀性的原則來搜集資料,並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各國的教育做出科學而全麵的分析。同時,研究者要防止“唯感情論”和“唯生產力論”這兩種錯誤的偏向。

(二)實踐性原則

辯證唯物論提出,實踐是理論的基礎,是理論發展的動力,是理論的目的,同時還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根據這一原理,比較教育研究必須貫徹實踐性原則,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通過實踐,檢驗真理。對於各國在各個時期提出的教育理論和進行的教育改革應該持特別謹慎的態度。判斷外國教育理論的優劣或教育改革的成敗,需要科學地分析教育實踐,經過實踐檢驗的東西,才是符合客觀真理的東西。由於比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於借鑒,所以還必須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必須通過本國的實踐來鑒別某項結論的適用範圍。通過試驗,取得經驗,再逐步推廣,這是借鑒外國經驗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