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前教育的性質、地位、價值與功能
(一)芬蘭學前教育的性質和地位
在芬蘭語境當中,“學前教育”一詞更多的是教育與保育的結合體,英文稱為“Educare”。[1]它主要指針對0~7歲幼兒開展的有利於促進其身心全麵、健康和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與措施。當下,學前教育的形式除了家長自行在家中養育幼兒之外,社會上的學前教育機構種類多種多樣,包括日托中心、家庭日托、遊戲小組、學前班等。其中,學前班是為專門針對入學前幼兒開設的教育銜接環節。每個家庭根據其家庭月收入以及家庭成員的多少,獲得由政府發放的學前教育補貼,以保障每個幼兒都能順利地獲得良好的學前教育;而學前班更做到了全額免費,極大地保障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質量。可以說,政府在整個學期教育體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個結構龐大而職能清晰的管理體係正領導著學前教育的有序運行。當然,僅占小份額(7%)的私人興辦的學前教育也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芬蘭社會性學前教育的漏洞。
縱觀芬蘭學前教育發展史,不難發現,芬蘭自始至終都將學前教育的發展擺在相當重要的地位。盡管學前教育在芬蘭沒有被納入義務教育體係,但是芬蘭社會各界仍然相當重視學前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建國伊始,雖說百廢待舉,芬蘭政府已敏銳地覺察到學前教育對於整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多項舉措力保兒童教育和保育的運行。此後近百年時間裏,政府部門又出台了多部有效的法規,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得到了法律的剛性保障。學前教育的性質、地位以及各個部門的職責都有了清楚且明確的規定。可以說,學前教育是芬蘭教育體係中備受重視的一環。近些年,芬蘭國內針對本國國情富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大量關於學前教育本質問題的研究,所得的研究結論毫無爭議地為社會各級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學前教育的社會地位愈加無可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