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比較教育學

第一節 芬蘭學前教育的背景與發展

字體:16+-

1917年成立的芬蘭共和國,曆史並不悠久。不過,兒童公共教育、兒童福利的思想與實踐卻存在良久。分析芬蘭學前教育的發展史,有利於我們清楚、全麵地認識芬蘭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狀貌。我們將芬蘭學前教育的發展概括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民間探索階段:1916年以前

芬蘭的學前教育發展史可追溯至19世紀。當時,芬蘭公共教育的締造者,“綜合教育之父”凱格紐斯(Uno Cygnaeus)對福祿培爾的教育理念相當推崇。19世紀中葉,凱格紐斯造訪了德國。在德國的所見所聞深深地征服了他,歸國後,凱格紐斯馬上付諸行動,並於1863年創辦了兩所機構:一所麵向4歲兒童開辦的托兒所;另一所是麵向4~10歲兒童開辦的幼兒園。盡管這兩所機構還稱不上是現代意義上的學前教育機構,但是學前教育的思想已在芬蘭大地上萌發了。

凱格紐斯逝世於1888年,然而,他的教育理念依舊生生不息。羅斯曼(Hanna Rothman)、阿蘭達(Elisabeth Alander),這兩位女性緊緊追隨著凱格紐斯的腳步,行走在兒童保育和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道路上。她們對芬蘭學前教育模式所做的嚐試影響至今。同年,芬蘭曆史上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幼兒園在赫爾辛基落成。這標誌著芬蘭成為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第一個能夠提供幼兒日托的國家。1916年,政府第一次對幼兒園撥發了財政補貼。

二、政府探索階段:1917—1997年

1917年,芬蘭共和國成立,盡管社會各個方麵亟待發展,但是芬蘭政府卻果斷選擇重視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相關部門通過財政補貼促進學前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1916年下撥的幼兒園財政補貼被正式確立為每年的固定專款。1919年,芬蘭曆史上第一所公辦幼兒園建成。1927年,芬蘭政府通過了一項幼兒園接受補貼的法案,政府開始為幼兒園承擔全部責任。就在同一時期,“日托中心”取代了幼兒園。這一名稱的轉變,意在指明日托中心是支持家庭養育工作、服務所有兒童的場所,而不再是兒童保護和貧困兒童的代名詞。1936年頒布的《兒童福利法》成為當時很長一段時間托兒所和幼兒園工作的指南針,一直到1973年芬蘭政府頒布《兒童日托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