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前比較教育學

第五章 英國的學前教育

字體:16+-

第一節 英國學前教育的背景與發展

英國的幼兒教育從中世紀至今,幾百年的時間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學前教育觀念和實踐。從中世紀的基督教“禁欲”教育思想開始,經曆了文藝複興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慈善幼兒學校運動的開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政府大力支持學前教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大力支持與人民重視幼兒教育,英國學前教育發展迅速。

一、中世紀時期的英國

(一)曆史背景

中世紀的英國相比於意大利、德意誌和尼德蘭,經濟仍然是落後的。中世紀初期,英國的等級秩序並沒有被過分強調。地產的分配和占有是社會等級地位和權勢的來源。按照占有地產的情形對社會階層進行劃分就產生了“權勢人物”和不同身份的農民。這些農民無任何權勢,他們大多數經曆了從諾曼底征服初期的奴隸到農奴,繼而又成為半自由人和自由人的轉變,社會分層漸趨細密,新興職業身份集團正在形成。[1]從文化上看,中世紀是不可或缺的時代,12世紀的歐洲經曆了學術上的複興,開啟了分析與思辨的學術時代。15世紀,印刷術的興起使教士與學者失去了對文化知識的獨占權,凡是能夠購買書籍的家庭都開始大量閱讀有關道德禮儀、宗教信仰、衛生保健等方麵的書籍以及文學作品。到15世紀末,已有500~600所世俗學校分布在英格蘭了。[2]

(二)中世紀英國學前教育的發展

中世紀的英國存在著兩種並存的兒童觀:性惡論與預成論。其中,“性惡論”認為,兒童是帶著“原罪”來到人世,教會要求通過摧殘兒童的身體來幫助兒童的靈魂得以解救,因而中世紀學前教育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充滿對兒童的約束和懲戒。與“性惡論”並存的“預成論”則主張兒童就是小大人,因而要求兒童模仿成人的言行舉止,嚴厲要求兒童遵守規則。這種忽視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性、階段性的預成論,反映了中世紀對兒童特點的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