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運動是一項古老的中國民間體育娛樂活動。近年來,由雲南省民族傳統體育協會組織專家和學者對陀螺項目進行了挖掘和整理,現在已經成為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比賽項目。陀螺運動有參與性強、娛樂價值高、戰術靈活多變、鍛煉價值高等特點(見圖19-6)。
圖19-6 陀螺比賽
一、陀螺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陀螺運動是西南少數民族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這項活動流傳已久,而且玩法很多,各民族間的陀螺及打法各有不同,如雲南傣族稱陀螺為“百跌”,陀螺形狀接近正規比賽用的陀螺,其打法為分隊集體對抗,攻擊方在10米開外進行攻擊,擊中後以旋轉時間長的為勝。同時可用撥、趕、吹灰石等延長旋轉時間,無固定場地;佤族稱陀螺為“布冷”,其頭大身細、形式雞縱(野生食用菌類),形狀奇特;廣西壯族玩的陀螺像一支大盤子,瑤族玩的陀螺重者可達四五斤。
1982年第三屆雲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陀螺列為表演項目。1989年10月,雲南省體委、省民委在昆明召開陀螺規則研討會。1991年第四屆全國民運會上雲南代表團為大會作了陀螺表演。1992年10月,雲南省體委、省民委再次在昆明召開陀螺項目研討會,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借鑒現代體育的競賽方法製訂出了規則和打法。第五屆全國民運會首次將陀螺列為競賽項目,一共有河北、廣東、上海、海南、雲南等12個隊進行角逐。
二、陀螺運動的健身價值
陀螺運動具有增強人體的神經、呼吸、血液循環等係統的機能,發展爆發力和速度,提高身體的柔韌性及靈活性,培養人們在短時間內,迅速集中與轉移注意力,準確進行判斷與反應等能力,培養人們機智靈活、勇敢頑強、奮發向上的拚搏精神和組織紀律性、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思想等鍛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