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編大學體育與健康

第二節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字體:16+-

健康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條件,也是創造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曆史上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對健康都作過精辟的論述。馬克思把健康稱為人的第一權利,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前提;法國哲學家愛默生認為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英國教育家洛克強調,若沒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麽幸福而言;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則形象地指出,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國王更幸福。的確,沒有健康的人生,一切都會黯然失色,快樂和幸福猶如水中月、霧裏花,可望而不可即。健康是基本人權,達到盡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範圍內一項最重要的社會性指標。目前,我國國民健康素質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保健意識淡薄

1985年,原國家體委科研所的一位研究人員在對中關村知識分子的健康狀況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調查後,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中關村知識分子的平均年齡隻有58.52歲,在崗的知識分子中61.08%的人患有各種疾病。這一調查結果曾引起強烈反響,“知識分子英年早逝”在人們心中投下了一道陰影。

時過10年,還是這位研究人員,還是在中關村,對中國科學院所屬7個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的知識分子的身體狀況進行為期數月的調查,發現去世的知識分子的平均年齡隻有53.34歲——遠遠低於北京市1990年統計的73歲的人均期望壽值,甚至比他10年前調查的死亡平均年齡還低了5.18歲;與此同時,在崗知識分子中患有各種疾病的比例,也由10年前的61.08%上升到70%——高出了約9個百分點。於是,輿論界再次發出“知識分子何時不再英年早逝”的呼聲。

為什麽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一些知識分子的壽命反而減短,患病率反而增加呢?

在“知識分子何時不再英年早逝”的輿論呼聲中,原國家體委的一位負責人率領有關人員到中國科學院進行調查,令他們吃驚的是知識分子極低的保健意識。用一位副研究員的話來說,中國科學院很多中年知識分子的“自我保健意識屬於小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