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教育塗色:園長課程領導力的提升

(三)20世紀上半葉的我國學前教育課程

字體:16+-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社會的巨變也影響到學前教育的發展,這一時期,可以說是我國學前教育思想及實踐的大發展時期。

1.民國初期的學前教育課程

民國初期,製定了新的學製壬子癸醜學製,將蒙養院改稱為蒙養園,頒布了一係列新的關於教育的法令,對學前教育也有一係列的闡述和規定,蒙養園主要附設於小學校之中。

蒙養園的宗旨為:“以保育滿三周歲至入國民學校年齡之幼兒為目的。”保育兒童的目標為:“保育幼兒,務令其身心健全發達,得良善之習慣,以輔助家庭教育。”[1]保育幼兒的方法主要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正麵教育等。保育項目有遊戲、唱歌、談話、手藝等。蒙養園設置園長,安排保姆保育幼兒,保姆需通過檢定,具備國民學校正教員或助教員之資格。蒙養園的教室設置有遊戲園、保育室、遊戲室及其他必要諸室,更適宜為平房,具體設施有恩物、繪畫、遊戲用具、樂器、黑板、桌椅、鍾表、寒暑表、暖房器及其他必要器具等。

可見,這一時期,學前教育機構的稱謂和附設機關有所變化,也開始重視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但是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方麵並未有明顯的變化。蒙養園仍為家庭教育的補充,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另外,福祿貝爾、蒙台梭利等歐美學前教育家的思想和實踐開始在我國得以傳播,他們的著作被翻譯為中文向國人介紹,他們的教育思想也在我國的幼兒園得到實踐。

這一時期,關於兒童公育的思想也開始發展,如康有為的兒童公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主要包括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增長幼兒的知識和視野等方麵內容,反映了時代發展對學前教育的新探索和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