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遭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原有的封建社會模式被徹底打破,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學前教育的模式也受到了徹底的衝擊,由原來的以家庭教育為主的模式向舉辦社會學前教育機構的模式轉變,學前教育課程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總體來說,近代的學前教育課程呈現出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特點,一方麵,體現為對西方資本主義學前教育課程模式的引入;另一方麵,又試圖堅守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模式,體現為“中體西用”的特點。在課程設置方麵也表現出這一特點,純粹西方式的,或者是糅雜了西方的形式與中國傳統的內容的。具體來說,中國近代的學前教育課程主要體現為以下三種形式。
1.教會幼稚園的課程
教會幼稚園的課程主要體現為宗教性、全盤西化和不平等性的特點。課程目標上主要是以傳教、培養教徒、傳播西方價值觀為主要目的,在內容上也是以宗教歌曲、宗教故事、宗教活動等為主,課程的實施方麵通過各種外國玩具、設施設備、外國教學法等來實施,完全是外國教育放在了中國。在教育對象上,實施雙軌製,對貧苦家庭的子女主要是進行行為、思想的訓練;對富裕家庭的子女實施的才是真正的教育,有識字、圖畫等課程。
2. 借鑒日本學前教育
這一時期,由於日本明治維新取得的巨大成功,清政府選派大量人員赴日考察和學習,日本的學前教育也被大量引入中國,建立了大量蒙養院。如中國第一所幼稚園湖北武昌蒙養院,湖南蒙養院,以及著名的私立蒙養院天津嚴氏蒙養院等。家養院所聘請的管理者與教師均為日本人。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的實施均完全模仿日本,受到日本學前教育的文件《幼稚園保育及設備規程》很大的影響。例如,湖北武昌蒙養院,其課程內容有行儀、訓話、幼稚園語、日語、手技、唱歌、遊嬉七項,其他蒙養院的課程也大略如下。教具材料方麵受日本影響,主要是運用了福祿貝爾的恩物及其相應的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