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從骨幹到名師

關注點滴表現,解讀幼兒行為——三個小班幼兒的行為觀察

字體:16+-

梁豔

每年九月,是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時候。一個個從未離開過家庭的孩子,怯生生地走入了幼兒園的大門,這時的幼兒園,常常是哭聲一片。孩子們的哭聲牽動著許多家長的心。

幼兒與父母或其他依戀對象分離後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應,我們叫分離焦慮。每個孩子因為個性、習慣以及家庭環境的差異,分離焦慮的具體表現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隻是表現為情緒不穩定,哭泣;有些孩子會飲食減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語;也有些孩子嚴重的會出現拒絕進食、身體不適等症狀。

今年我即將接一個新小班,班中大部分孩子是從托班升上來的,不太會出現分離焦慮等不良情緒,但是也有七八個新入園的幼兒,他們沒有集體生活的經驗,往往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的現象,麵對這樣的幼兒,我該采取什麽樣的策略來引導孩子們盡快地穩定情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我的主要做法是三個步驟:先采用觀察的方法,關注幼兒的點滴表現;然後判斷幼兒的真實需求;最後給予有針對性的支持、指導和幫助。

一、預設目標,明確幼兒的發展方向

根據剛入園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我在預定了“保持情緒穩定,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和“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這兩個目標以後,又進一步把這些目標進行了細化。在“保持情緒穩定,願意參加集體活動”的目標中我認為當孩子們“能在老師的帶領下順利進行一日活動”,又或是“能回應老師發起的交流”,再有表現出“喜歡參加小組和集體交流”,以及“能快樂的進行單獨遊戲”等行為時,就說明孩子們已經漸漸在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在“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的目標中,我期望孩子們“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做力所能及的事”和“有獨立做事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