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聚焦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從骨幹到名師

讓觀察更為客觀真實

字體:16+-

金東

觀察是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在一定時間內,對幼兒的作品、語言、動作、衝突、交流等予以把握,包括對那些稍縱即逝的偶發事件的關注和深入了解,使幼兒心裏的那些看不見、摸不到的興趣指向變為教師可以分析、解碼的“能看見的心理活動”。教師要真正從觀察中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和真實感受,首先要對觀察進行再認識。

通過學習我認為,《作品取樣係統》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更加客觀地去評價孩子的成長變化,關注那些我們平常不太關注的孩子,養成“看到孩子優點”的意識。

通過實際運用《作品取樣係統》,我的觀察能力明顯提高,我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在觀察過程中,調整自己的角色

這種觀察方法有利於我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指導。在我觀察孩子活動的過程中,由於做到了比較細致的觀察,因此在孩子最需要教師幫助的時候,我才會出現並給予指導。這樣做避免了以前教師無目的地參與孩子的活動,反而會影響孩子探索的現象。那麽在指導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我注意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隻是適時地向孩子提建議。這時的我就是幼兒活動中的遊戲夥伴。例如,在“比比誰的汽車跑得快”的科學實驗活動中,我是這樣做的。

在遊戲前,我和孩子們共同設計了遊戲規則,即要把小汽車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做好準備。比賽開始了,四名小朋友同時把自己的汽車放到了貼有標記的木地板上。茂茂拿的是一輛賽車玩具,雲博拿的是一輛翻鬥車,姚蕊拿的是一輛小臥車,劉麟拿的也是一輛小臥車。當我的口令發出後,隻見四個小朋友迅速地將手中的汽車推出去。每一個孩子都聚精會神地盯著眼前的四輛汽車。當最後一輛車子停駛後四輛車子呈現出了前後不同的位置,大家高興地喊著:茂茂第一名,雲博第二名,姚蕊和劉麟分別是第三名、第四名。正在這個時候,在我的耳邊聽到了雲博小聲嘟囔著:“茂茂是賽車,當然比我們的車子跑得快了。”聽到了孩子的問題,我想:雲博說得有道理啊,雖然車子都是在木地板上進行比賽但是不同外形、不同大小、不同車輪的車子跑得遠近肯定是不一樣的。於是我馬上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既然大家要公平比賽,那麽怎樣才能做到更公平呢?”經過幾個小朋友的討論,最終確定了新的規則,即同一類型的車子一起進行比賽。根據討論結果我們又開始了第二輪的比賽。這次,茂茂的賽車和苗苗的賽車比賽,鑫鑫的警車和小宇的警車比賽,姚蕊的臥車和劉麟的臥車比賽。這樣一來,孩子們順利地開展了第二次的汽車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