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層次理論可以用來解釋遊戲的三種水平。正如下圖(見圖2-1)所示,用馬斯洛的理論來解釋,作為人類的功能,兒童之所以會有三種水平的遊戲,是由於他們有著層次式的內在需要。
有些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強烈,而且在擁有更高水平的需要之前必須得到滿足。因此,生理的、安全的和歸屬感的需要必須首先得到滿足,這樣能量才能集中於更高水平的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前麵一章中,我們認識了遊戲的三種水平:
·混亂失控的遊戲;
·簡單重複的遊戲;
·有目的的、複雜的、能夠讓兒童聚精會神的遊戲。
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中,遊戲的三種水平很容易被發現痕跡。例如,當兒童進行混亂無序的遊戲時,他們的安全需要沒有被滿足。他們的學習、成長和變化都需要有安全感。不幸的是,我曾經在沒有安全感的班級中工作過。這裏的兒童從來都沒有進行過高水平的遊戲,因為他們的安全需要從來沒有得到滿足。
除了安全需要,兒童還必須信任他人,這樣他們的歸屬需要才能得到滿足。特定的角色遊戲通常會包含許多社會化活動、合作和妥協。當兒童說“讓我們做朋友吧”或者“你做狗狗,我做媽媽”時,他們都能感受到對社會、對群體的歸屬感。用操作玩具和積木進行建構遊戲時的創造力能讓兒童產生自尊感,這時尊重需要獲得了滿足:我能做這個!我的辦法是個好辦法!在許多類型的遊戲中,當兒童發展出高水平的認知能力和汲取到各種各樣的知識、信息並創造性地運用它們時,我們都能看見兒童的自我實現。例如,兒童可能會說:“不,消防員不會帶槍的。他們會帶著滅火水管和扶梯,這樣他們就能救起那些在著火的大樓中的人。走吧,消防員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