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其他創作環節一樣,剪輯技術也是經過了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剪輯流派。剪輯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電影誕生之時,從無剪輯時期到有技巧剪輯時期,更包括了不同觀念所主導的剪輯階段,剪輯的分類則著重對經典剪輯、蒙太奇和長鏡頭三大類別進行整理。
10.2.1 剪輯的曆史
剪輯的曆史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無剪輯時期、無技巧剪輯時期、有技巧剪輯時期。下麵我們將一起對這三個時期進行探索。
1.無剪輯時期
剪輯作為一種藝術創作的手法始於電影,然而在早期電影當中,並沒有剪輯的概念。自盧米埃爾兄弟發明出電影放映機並在1895年12月28日公映他們製作的影片後,電影作為一種能將生活場景重現的技術,就已經足夠令人驚歎,並且在商業上也有了巨大的成功。因此,那時放映的電影都是一個鏡頭拍攝的生活場景,作為一種光與影的把戲進行著雜耍,並不需要進行剪輯工作。
例如,盧米埃爾兄弟在1895年公映的電影《工廠大門》、《火車進站》、《出港的船》等,都是由一個鏡頭構成。除了沒有剪輯的意識以外,當時也受到技術條件的製約,這些影片每部都隻能放映1分鍾左右。當時的電影僅僅是對現實的一種複製,是一種遊戲,還構不成一門藝術。
這一時期的電影都是屬於無剪輯時期的電影(見圖10-2)。
圖10-2 無剪輯時期《工廠大門》
2.無技巧剪輯時期
電影開始出現“剪輯”這一概念是一次偶然的影片放映的錯誤。1897年,路易·盧米埃爾拍攝了四部反映消防隊員生活的單一鏡頭的短片:《水龍出動》、《水龍救火》、《撲滅火災》和《拯救遭難者》。這四部影片每部約1分鍾,並不是針對同一事件所拍攝的連貫作品,最初並沒有這樣的放映順序,而是在一次滾動放映中,困乏難忍的放映員錯將其次序排列成有一定邏輯暗示的四部曲結構,原先內容並無內在邏輯聯係的獨立的四部短片,連貫成了一個近乎完整的故事,引起現場觀眾的強烈反響。獨立影片段落的偶然銜接放映,促使了具有傳統剪輯意義的因素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