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關係問題上,德謨克利特和伊壁鳩魯正好是相互對立的。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學說著重的是自然科學的經驗知識,因此它強調的是必然性。在他看來,偶然性同強有力的思維是敵對的,人們虛構出偶然這個幻影,表明他們束手無策。與此相反,在伊壁鳩魯的哲學中,原子不是物質世界的物理模型,而是個別自我意識的象征,因此他否認必然性,強調偶然性,正如馬克思說的:“偶然是伊壁鳩魯派居支配地位的範疇。”[5]
正因為德謨克利特注重必然性,因而他重視實在的可能性,因為必然性是以存在著一係列的條件、原因、根據作為中介,通過實在可能性推演出來的;而伊壁鳩魯則強調作為實在可能性反麵的抽象可能性,因為實在可能性力求證明的是客體的必然性和現實性,而抽象可能性感興趣的不是被說明的客體,而是做出說明的主體。它隻要求說明這對象是可能的,是可以想象的。凡是抽象可能的東西,凡是可以想象的東西,它就不會妨礙思維著的主體,不會成為它的障礙物。由此可見,伊壁鳩魯感興趣的不是對象本身,不是自然知識,而在於求得“自我意識的寧靜”。
很顯然,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對立起來,各執一端,是兩種片麵性。但馬克思在這種對立中,傾向於伊壁鳩魯,原因在於伊壁鳩魯否定必然性,目的是反對機械決定論,為自由爭取地盤。伊壁鳩魯認為,必然性是命運,它阻礙通向自由的道路,相信必然性甚至比相信關於神靈的神話更糟,因為神話還留下個希望,即由於求神而得到神的保佑,而命運卻是鐵麵無情的必然性。生活在必然性中是不幸的,是命運的奴隸。所以伊壁鳩魯派頌揚他們的老師拯救了他們,使他們“獲得了自由”。當然,馬克思並不否認必然性,他按照黑格爾的觀點承認自然是有理性的,並表現出試圖正確解決必然與自由關係的思想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