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向曆史的深處:馬克思的曆史觀研究

三、對國家問題的曆史唯物主義的考察

字體:16+-

國家問題是政治學的問題,但如何考察和認識國家的本質是個曆史觀的問題。國家問題是政治鬥爭的樞紐。馬克思非常重視國家問題,它是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的一個突破點。正是通過清算和批判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國家觀,馬克思打開了通向唯物史觀的大門。

早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在《摩塞爾記者的辯護》中就反對用掌權人物的個人意誌來解釋國家,強調必須研究決定國家本質的各種關係的客觀本性。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馬克思批判了黑格爾的國家學說,提出了市民社會決定國家的原理,為唯物史觀奠定了第一塊基石。而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完全達到了對國家本質的唯物主義理解。他不僅揭示了以普遍利益形態出現的國家是虛假的共同體,並且用階級鬥爭的觀點總結了國家製度演變的實質,強調國家內部的一切鬥爭,如民主政體、貴族政體、君主政體相互之間的鬥爭,爭取選舉權的鬥爭,等等,歸根結底是各個不同階級之間的鬥爭。馬克思的這些論斷,包括對以往特別是法國曆史經驗的總結,缺乏現實經驗的檢驗和論證。1848年歐洲革命的經驗填補了這個重要空白。特別是從中總結出來的關於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和無產階級專政曆史使命的論述,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政治製度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上層建築的核心。它既包括政權的階級屬性,也包括統治階級借以實現自己統治的形式。馬克思通過總結1848年革命的經驗,對後一方麵,即資產階級政治製度形式的演變的實質作了深刻的論述。馬克思從階級鬥爭和階級力量對比的變化中考察資產階級的國家製度,堅持徹底的曆史唯物主義原則。

馬克思把法國的二月革命時期,即從1848年2月24日到5月4日(從路易-菲力普被推翻到製憲會議開幕),稱為革命的序幕、普遍聯歡的喜劇。這個時期倉促建立的政府是臨時政府,各個階級的代表,如王朝反對派、共和派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派的小資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民主派的工人,都在二月政府中臨時取得了位置。雖然每個政黨都按照自己的觀點來解釋這個臨時政府,例如奪取了二月革命勝利的工人把它宣布為社會共和國,實際上這個所謂臨時政府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政府。但由於階級力量對比關係,臨時政府就其構成成分來說表現為共同推翻七月王朝的各個階級間的妥協和分享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