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由異化勞動理論過渡到全麵確立唯物史觀,異化在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唯物史觀成為馬克思分析和研究社會曆史的唯一指導原則。隻有堅持唯物史觀,才能對異化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異化論並不是德國的特產,開始也不是一種抽象的思辨理論,而是作為試圖對社會現象的解釋而萌發的。從曆史上看,它的出現同文藝複興時開始逐步興起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有著思想上的血緣關係。新興資產階級倡導以人為出發點,把自由、平等、尊嚴、價值看成人的本性,人的不可剝奪的天賦權利,對以奴役代替自由,特權代替平等,人的權利和尊嚴遭到踐踏的封建製度進行了抨擊。但為什麽人會喪失自己固有的權利,會喪失人作為人的尊嚴和本性呢?異化作為一種社會曆史觀,就是從解答這個“難題”中產生出來的。盧梭雖然沒有使用異化這個概念,但他用權力轉讓說來回答所謂非人性的現實同人性的對立,就包含後來異化理論的萌芽。
作為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家,盧梭是一個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者。他的社會契約學說同他的人道主義是結合在一起的。盧梭提倡“愛一切的人,甚至愛那些輕視人民的人”,“人,是絕對不能說人類的壞話的”[36];他尖銳抨擊封建製度、專製政府“使人類受屈辱,使‘人’這個字喪失了尊嚴”,是一個“既不公平而又荒謬的政府製度”[37]。在盧梭看來,人本來是自由的、自主的人,可是在當時的社會裏,人不僅受整個自然界的支配,而且特別是受同類的支配,失去自由。放棄自由,就是“放棄人類的資格,就是放棄人類的權利”,“這樣的一種棄權是不合人性的”[38]。盧梭所要探討的,正是人為什麽會違背自己的本性,“轉讓”即異化自己的本性呢?他說:“人生來是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種變化是怎樣形成的?我不清楚。什麽才能使這種變化成為合法的?我自信能夠解答這個問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