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向曆史的深處:馬克思的曆史觀研究

一、自我意識原則的確立——由人的機械性到人的能動性的思辨表現

字體:16+-

從文藝複興時期逐步興起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發展到法國唯物主義,在關於人的問題上無疑包含著一個矛盾:它們一方麵要求提高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係統地發揮了以自然權利為依據的關於自由、平等、博愛的學說;另一方麵它們又以其機械論的觀點否定人的主體地位,貶低人,甚至把人看成是機器。

恩格斯在評論英國從霍布斯開始的機械論傾向時就指出了這一點。機械論者把一切運動歸結為機械運動,甚至把人的一切情欲都看成無非是既有開始又有結束的機械運動,因此恩格斯說:“唯物主義開始帶有憎恨人類的傾向。它既然要戰勝對手,即憎恨人類的、沒有肉體的唯靈論,並且是在後者自己的範圍內戰勝,它就隻好抑製自己的情欲,變成禁欲主義者。”[1]

機械論的觀點,同人的能動性是對立的。如果說英國唯物主義具有這種特點,法國唯物主義同樣是這樣。導致法國機械唯物主義一派產生的笛卡兒,在他的物理學的範圍內表現了這種傾向,提出了動物是機器的思想。拉美特利進一步發揮了這個原則,提出了人是機器,並為此寫了一本著作,書名就是《人是機器》。在拉美特利看來,人的身體是一架會自己發動自己的機器,一架永動機的活生生的模型;人並不是用什麽更貴重的材料捏出來的,自然隻用了一種同樣的麵粉團子,它隻是以不同的方式變化了這麵粉團子的酵料而已。所以人與動物相比,無非是多幾個齒輪,多幾個彈簧,腦子和心髒更接近,供血更充足而已。狄德羅也發表過類似的看法。他在《達朗貝和狄德羅的談話》中,以爭辯的形式強**黃雀唱歌的手風琴、黃雀以及它們與人之間沒有根本不同:教黃雀唱歌用的手風琴是木頭做的,人是肉做的,黃雀是肉做的,音樂家是一種結構不同的肉做的。它們全都有同一的來源、同一的構造、同一的機能和同一的目的。這種看法,反對唯靈論、二元論和各種宗教神秘主義,堅持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原則,自有某種合理成分,但卻抹殺了人的特殊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