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向曆史的深處:馬克思的曆史觀研究

二、對《手稿》的不同理解

字體:16+-

必須承認,《手稿》是一本難度很大的著作。對《手稿》中的論述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可以通過討論求得一致的意見。特別是由於《手稿》的主題和論證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交織在一起相互滲透的,更增加了理解的困難。但我們不同意以《手稿》作為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的根據,把青年馬克思和老年馬克思對立起來。

20世紀30年代初《手稿》剛剛發表,西方某些學者力圖以它作為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的根據。除了《手稿》1932年德文版的出版者齊·朗茲胡特外,馬爾庫塞也宣揚這種觀點,他說:“這部手稿可能把關於曆史唯物主義甚至整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起源和最初含義的討論置於新的基礎之上。”[8]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直至現在,這種觀點並沒有消失而是流傳得更廣泛。埃·蒂爾在為《手稿》1950年科倫版所寫的評注中,特別強調“馬克思的原文使人無須較晚期著作的幫助,就可以對馬克思本人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究竟是什麽這一點有一個最好的、有根據的概念”[9]。1953年,齊·朗茲胡特在重新出版《卡爾·馬克思早期著作集》的序言中,仍然堅持這種觀點,說《手稿》的發表,“對馬克思的理解獲得了嶄新的意義”,並且說通過恩格斯、列寧“固定下來的,不僅對馬克思主義者而且對反馬克思主義者都具有權威意義的馬克思的全部觀點,現在完全改觀了。對馬克思直到三十歲為止的著作所做的更加全麵的考察使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以前的解說者們使馬克思的精神世界的全部財富陷入什麽樣的局限性和‘唯物主義的’貧乏狀況之中”[10]。他們無視《手稿》的主題,各取所需,力圖以《手稿》為據來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

用抽象人道主義原則來重新解釋馬克思主義,這是西方流行的一種主要傾向。無論是兩個馬克思的製造者還是某些統一論者,都力圖把馬克思主義全部納入抽象人道主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