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向曆史的深處:馬克思的曆史觀研究

一、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源在於勞動的雇傭性質

字體:16+-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處於統治地位,生產迅速發展帶來的並不是普遍富裕,而是產生了一個極端貧困的工人階級。和聳入雲霄的高大建築同時興起的是貧民窟,一個國家兩個世界。工人階級的狀況,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災難的最尖銳最露骨的表現,引起了各種社會主義者的關懷和注意。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如此。

恩格斯著重實際調查。他從1842年11月自德國到英國之後,經過21個月的實地觀察和親身交往,搜集了完備的並為官方的調查所證實的材料,對英國的無產階級狀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用恩格斯自己的話說,《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本書裏所敘述的,都是我看到、聽到和讀到的”[1]。而馬克思開始則比較著重於哲學的思考。他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用“人的完全喪失”這種極其哲學化的概括來描繪德國無產階級的狀況。在從哲學轉向經濟學研究的開始,“人的完全喪失”仍然是馬克思考察無產階級狀況和地位的根本原則,但他力圖利用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所提供的理論和事實,用經濟學的材料來說明這個問題。

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著力論證資本主義私有製比封建所有製優越,對資本主義製度下的各種消極後果,對無產階級的貧困和悲慘處境采取漠視態度。它們把無產階級的貧困生活,看成增進國民財富的必要的、合理的條件,從而對無產階級的惡劣處境作了有利於資產階級的解釋。因此,它們隻強調勞動的積極方麵,抹殺勞動的消極方麵,掩蓋資本主義工廠製度給工人帶來的損害。而馬克思不同,他在肯定勞動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提出了異化勞動的理論,著力揭示資本主義製度下無產階級的地位和狀況,探求對無產階級非人化原因的解釋。所以在《手稿》中關於異化勞動的理論,是和馬克思力求認識資本主義製度的勞動性質、無產階級的處境和前景密切聯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