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隨感錄

讀書散論

字體:16+-

做學問的人自然不可能不讀書。對於那些不願意讀書的人來說,讀書幾乎是一種精神酷刑。在陽光明媚的春天裏,大自然到處生氣勃勃,難道還有比枯坐在書房裏更痛苦的事情了嗎?然而,對於那些嗜書如命、讀書如沐春風的人來說,讀書不啻一種精神上的追求,甚至一種情感上的享受。在世界上,難道還有誰比那個伴隨著淡淡的墨香,聚精會神地閱讀一本企盼已久的新書的人更幸福了呢?正如張五常先生所說:“黃金我所欲也,美人亦我所欲也,但對我來說,兩者之樂,皆不及讀書。書可不是為了‘黃金屋’或‘顏如玉’而讀的。”[1]這種超功利的讀書感受,非書癡莫能體悟。下麵是我斷斷續續寫下的一些讀書體會。

讀書**

我小時候是很頑皮的,直到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心才漸漸收攏,對所學的功課產生了興趣。至於確立自覺讀書的思想則是在高中二年級。那時候,我的家境並不好,全家7口人,隻有父親一個人工作,家庭負擔比較重。但隻要我口袋裏有零錢,心裏就癢癢的,就到福州路去逛舊書店。

記得當時對我的思想產生重要影響的是李致遠先生所撰寫的《馬克思的學習方法》一書。讀了這本書,我不但很欽佩馬克思的博學,而且對哲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於是,我從舊書店裏“淘”到了一大批哲學書,似懂非懂地看了起來。這是我的第一次讀書**。但那時候由於沒有名師指點,看的書很雜,也沒有明確的讀書目的。

1968年秋進入上海電力建設公司工作後,由於工作的流動性質,在全國各地建電站,單位裏連個圖書館都沒有,借不到任何書,我隻能在工作之餘“啃”漢語詞典。有一次,我在工作中受了傷,右手手腕骨折,在家中休息了四個月。當時我住在南京路西藏路口,離上海圖書館很近。我在那裏讀了四個月的書,期間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及馬克思的《資本論》。這部著作的研究方法在我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我的第二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