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哲學研究的角度看,“現代化”(modernization)是人類在現實生活的推動下創造的諸多理念之一,在現、當代社會的發展中,這個理念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深入的哲學思考總是把我們的思維帶到下麵這種有趣的現象上去:人們習慣在不同的曆史年代或文化背景下使用同一個術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但卻不由自主地賦予這一術語以不同的含義,而在這樣做的時候又沒有充分意識到澄清不同的含義的必要性,從而使溝通的失敗變得不可避免。要從這種溝通的誤區中走出來,對同一概念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的含義的澄明就成了前提性的工作。我們在這篇論文中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對中國現代化的理念做一個批評性的反思,力圖通過對這一理念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內涵上的差異性,即曆史性的揭示,在世紀之交重塑現代化的理念,以便中國的現代化運動能夠沿著健康的軌道向前發展。
關於中國現代化反思的二次**
關於中國現代化理念發展史的探討可以區分出兩種不同的情況:一是廣義的探討,這種探討能夠把中國現代化理念的緣起一直追溯到洋務運動,甚至更早的時期。但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人們還沒有使用“現代化”這一術語。二是狹義的探討,這種探討以“現代化”這一術語的出現作為中國現代化理念緣起的標誌。本文立足於狹義的探討,試圖通過現代化這一理念在當代中國社會的不同曆史時期的含義上的差異,來闡明中國人的現代化意識的嬗變。
在理論界,人們一般認為,現代化的概念和理論是在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西方學者率先提出來的。後來這個概念才在中國思想界風行起來。事實並非如此。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實際上中國現代化運動從自己的實踐中提出現代化的概念和觀點,早於西方的現代化理論約20年。”[2]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在20世紀20年代,有的學者已開始使用“現代化”這個術語,而這一術語在報刊上的普遍使用則是在20世紀30年代。也就是說,當代中國人對現代化理念的反思濫觴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毋庸諱言,這種反思並不是一直延續的,而是時斷時續的,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大致可以說出現了二次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