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隨感錄

立足多樣性,謀求新發展[1]

字體:16+-

在2001年“七一”講話的第四部分,江澤民同誌有一段十分重要的論述:“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各國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應尊重各國的曆史文化、社會製度和發展模式,承認世界多樣性的現實,世界各種文明和社會製度,應長期共存,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我們將繼續同各國人民一道,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與普遍繁榮的世界而努力。”在這段話中,不僅包含著對以往的曆史經驗教訓的總結,也包含著理論上和實踐上對新的世界環境的重新體認和策略定位。總之,在這裏蘊含著一種博大的、寬容的文化視野和開放的、海納百川的文化心態,值得我們深長思之。

這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心理和文化政策已經變得成熟了,而在以前,人們的觀念總是在兩個相反的極端之間徘徊。通過下麵的回顧,我們還會加深對江澤民同誌的這一重要論述的認識。

自大心理和自卑心理

在現、當代的中國文化中,普遍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文化心理——自大和自卑,它們總是在不同的情況下交替出現,各自充當著思想舞台的主角。乍看起來,它們的出現和更替似乎是十分偶然的,其實卻可以在傳統文化中找到各自的思想源頭。

眾所周知,中國是以源遠流長的文化著稱於世的國家。這本來是一件極大的好事,但不幸的是,在許多人那裏,它竟然成了驕傲自大、故步自封的資本。透過許多現象,我們都能發現這種以自我中心主義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自高自大的文化心理。比如,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中就批評過阿Q的那種“精神勝利法”,並對其文化底蘊做了深刻的揭露:“我們的阿Q卻沒有這樣乏,他是得意的:這或者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於全球的一個證據了。”也有些中國學者認為,中國文化是一種高度成熟的文化,與它比較起來,其他各國的文化還處在蠻荒階段,完全是不足道的。事實上,中國曆代的統治者之所以把中國稱之為“中國”,或者說,把中國理解為“天下”的核心,都與這種自我中心主義的文化心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