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用人單位反映,有些大學畢業生的文字能力太差。其實,何止大學畢業生,在碩士生、博士生中間,文字能力很棒的也不多見。有的博士生甚至連“的”“得”“地”這三個字怎麽使用也分不清楚,文本中的破句和錯句就更多了。眾所周知,雖然傳統的語文教學並不完善,但一般的小學畢業生在文字表達上已經有相當的基礎。對比之下,為什麽今天的語文教學效果如此之差?值得我們加以深思。
據我們所知,當今的語文教學之所以收效甚微,與不斷地被強化的應試教育製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一旦教語文和學語文的第一動機都是為了使學生在相應的語文考試中獲得高分,而不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準確地、有效地使用語言,於是,對於教師來說,如何按照西方國家首創的TOFEL、GRE等考試方式,使語文考題形式化、使答案標準化,就成了他們追求的目標。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把語法作為主要的考查對象是最省事的,也是最易於出考卷和批閱考卷的。對於學生來說,既然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考好這門課,所以他們感興趣的隻是做曆年來的語文考題和猜測考題。這樣一來,能否準確地猜測和解答語文考題,竟成了評價語文教師和學習語文的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至於究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準確地運用語言知識,反倒成了一個邊緣化的、無足輕重的問題。正是應試教育製度所造成的這種顛倒,產生了我們上麵提到的種種怪現象。
顯然,要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就必須深入地反省以應試教育製度為核心的教學思路,確立以提高素質和實際使用為中心的語文教學的新思路。在我們看來,這一新思路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關鍵性的措施中。
第一個措施是,在小學和中學的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熟讀乃至背誦曆代文選中最有代表性的範文。由於受年齡的限製,有些小學生和中學生也許還不能完全地理解這些範文的含義,但在我們看來,這沒有什麽關係。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他們會越來越深入地理解這些範文的內容的。重要的是,通過對這些範文的閱讀和熟記,學生們自覺地認同並繼承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至於大學生和研究生,應該引導他們深入閱讀孔、孟、老、莊等經典作家的代表性的文本,以提升他們的文化素質。古人說:“讀破萬卷書,下筆如有神。”學生們與曆代文選的對話越深入,他們在語文學習方麵的基礎就越紮實。不用說,這個措施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它的立足點不僅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和文字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自覺地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認同,從而在語文學習中始終站在製高點上,而不墜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