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隨感錄

建築空間的人性化

字體:16+-

據說正在建造中的久置大廈將采用種種措施克服高層建築可能引起的環境汙染,並將引入人本化、智能化、生態化等新理念,尤其是通過空中花園的建設,強化綠色景觀,給人以爽心悅目的感覺。所有這些別具創意的理念和措施,聽來都是令人欣慰的。

近幾年來,常常聽到人們這樣說:“上海長高了。”其實,所謂“長高了”,也就是出現了一大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尤其是浦江兩岸新崛起的摩天大樓群,其設計之大膽、氣勢之磅礴、風格之迥異,即使與紐約曼哈頓的建築群比較起來,也難分軒輊!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到高層建築的負麵價值的人,卻以鄙薄的口氣稱它們為“水泥森林”。且不說當今的高層建築所引起的環境的“石化”,就是一般城市裏磚石建築的蔓延,也早已使德國敏感的曆史學家施賓格勒陷入深深的憂懼之中。他認為,曆史上不少種族的文明都源於生機盎然的鄉村,但最後卻毫無例外地在城市的“石化”環境中耗盡了自己的生命。斯賓格勒的憂懼也許並不適用於今天的生活,但淡化“石化”環境的壓抑感,使建築空間具有更濃重的人文氣息,卻是當代建築師、設計師和管理者追求的重要理念。按照我的看法,建築空間的人性化似乎還應考慮下麵一些因素。

其一,中國建築物的設計通常有一個未曾言明的前提,即所有的建築空間都是提供給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使用的。毋庸諱言,在一般情況下,身體健康的成年人總是使用各種建築空間的主體,因此,建築空間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基本需要並沒有什麽錯誤。然而,如果徹底地貫徹人性化的理念,就必須考慮到人群中的“弱勢群體”,如兒童、老年人,尤其是殘疾人對建築空間的使用。在西方國家,一般的公共建築都設有殘疾人的泊車專位、電話專位、廁所專位、電梯專位和其他相應的、必要的設施。平心而論,上海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國際化的都市,在城市生活,包括建築如何人性化方麵也學得很快,但細心的觀光者一定會發現,在這方麵也存在著許多盲點,有待於不斷地改進並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