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隨感錄

人才的“硬引進”與“軟引進”[1]

字體:16+-

在市場經濟生活的背景下,人才引進,無論對人才離開的單位來說,還是對人才進入的單位來說,都是一個敏感的問題。弄得不好,不但人才的積極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而且也會造成單位與單位、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在我們看來,人們對人才引進問題的理解普遍存在誤區。隻有從根本上改革人才引進的觀念,才有可能走出這樣的誤區,不僅使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好的發揮,也能“化幹戈為玉帛”,使單位與單位、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得到緩解,從而出現“三贏”,即人才引進方、輸出方和人才本身皆大歡喜的局麵。

為了便於讀者理解以往人才引進觀念上存在的弊端和我們提出的新的人才引進觀念的意義,這裏創製了兩個新概念——“人才的硬引進”和“人才的軟引進”,通過對這兩個概念的差異的分析,我們將倡導一種更為合理和有效的人才引進模式。

“人才的硬引進”

何謂“人才的硬引進”?所謂“人才的硬引進”,就是用優惠的,甚至最優惠的條件(如高級住宅、高額課題經費和實驗室等),把某人從他所在的單位“挖”過來,為了使他安心於新單位的工作,也把他的家屬、小孩一起“挖”過來,並為家屬安排好工作,為小孩落實好學校。對於這個被引進者來說,他的流動仿佛是太陽係的運動;對於接受單位來說,每個這樣的人才的引進都稱得上是花費巨大的係統工程;而對於人才被“挖”走的單位來說,不但對人才的離去表示無奈,也對“挖”人單位暗度陳倉的做法感到惱怒。我們不妨把這種不惜工本地把人才、家屬和子女一起搬遷過來的引進模式稱作“人才的硬引進”。

顯然,“人才的硬引進”有其合理的因素,尤其是當被引進的人才是某個領域的頂尖專家,當他心情愉快地在新單位工作,並接連不斷地創造出新的業績的時候,人才引進單位的收獲無疑是巨大的。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這種人才引進模式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一是引進單位可能“看走了眼”,缺乏對被引進人才的真實水平的了解。換言之,一旦引進了名不副實的所謂“人才”,引進單位也隻能“打落牙齒吞進肚裏”,更不要說資源上的浪費了;二是被引進的人才與引進單位原有的人才之間常常會出現摩擦。後者會像希臘神話中的“百眼巨人”一樣盯著前者,如果前者在一段時間內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成績,這種摩擦就可能升格為緊張關係。當然,前者也可能做出一定的成績,但如果他的性格不善於與新單位的同事相處,類似的緊張關係也會出現。於是,人才極有可能再來一次“乾坤大挪移”,跳槽到別的單位去。這樣一來,原來的引進單位也就等於“吃了空心湯團”,成了人才流動中的一塊跳板。三是“人才的硬引進”幾乎無一例外地是以巨額費用的支出作為前提的,而任何一個單位可以用於人才引進方麵的費用都是有限的,十分寶貴的。也就是說,任何人才引進方麵的疏忽或失誤,都會給引進單位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