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與心理調適[1]
當代中國社會正處於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急劇轉型的過程中。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使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充滿了生氣和活力,但生活中出現的許多新事物、新觀念和新現象,也使不少人的心理受到了巨大的震**。尤其是當某些人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親身經曆大起大落時,他們的心理狀態瀕臨崩潰。當這樣的社會現象一再衝擊我們的感官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思考並提出這樣的問題,即在社會發展處於非常規狀態時,人們應該怎樣進行心理上的調整,以適應這一急劇變化著的社會狀態?我們的解答如下。
一方麵,人們應該在對生活狀態的理解中確立一種“逆向比較方法”。眾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節假日的家庭聚餐,還是不定期的老朋友敘舊;不論是同事之間的聊天,還是老同學之間的聚會,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就下列問題,如工作崗位、職稱薪金、住房汽車、小孩出國等方麵進行比較。而在這樣的比較活動中,他們總是自覺地或不自覺地選擇生活狀態更為優越的家庭或個人作為自己的比較對象。顯然,這樣的比較方法使人們的心態變得越來越浮躁,心理上變得越來越不平衡。不少人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一旦幻想破碎,他們在心理上就會處於極度沮喪,甚至絕望的狀態。我們這裏倡導的“逆向比較方法”,就是建議人們在生活狀態上不應該找更優越的家庭和個人進行比較,而應該找比自己更差的家庭和個人進行比較。顯然,這種“逆向比較方法”易於遏製人們的浮躁心理,使他們能夠以平靜的,甚至輕鬆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生活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當人們在生活中麵臨巨大的挫折的時候,這種“逆向比較方法”也有自己的重要意義。記得俄國小說家契訶夫曾經寫過一篇《如何防止自殺》的短文。在這篇短文中,他告訴我們,當人們在生活中遭遇到一個重大的變故時,他們常常會感到絕望,甚至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走上自殺的道路。要有效地防止自殺,就應該在遭遇重大的變故或挫折時,設想出比這種變故或遭遇更壞的情況。顯然,與更嚴重的情況相比較,已經出現的變故或挫折就相應地變輕了。舉例來說,當一家人外出時,家中突然被盜,損失慘重。麵對這樣的變故,一家人心理上都會很難受。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他們願意設想出更壞的情況,比如正好小孩留在家中,不但貴重物品被竊,而且小孩也在與歹徒的搏鬥中受了重傷。與這種更可怕的結局比較起來,單純財物上的損失似乎又輕了好多。一旦引入這種“逆向比較方法”,即設想出更壞的情況並加以比較,心理上的壓力和絕望也就相對地減輕了。眾所周知,在當代中國人中,獨生子女的比率正在不斷地攀升,而獨生子女由於從小受到父母的寵愛,一般說來,心理上都比較脆弱。對於他們來說,這種“逆向比較方法”會顯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