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胡塞爾發生現象學引論

第三節 發生性的向度與先驗現象學的觀念論

字體:16+-

康德哲學的基本問題是自我與經驗世界之間的先天相關性問題。這一問題是對素樸的自然態度的克服,它將認識論問題的探究提升到有關“先天的世界形式”的層次。“先天的世界形式”是使經驗對象和對象經驗得以可能的本質條件,它不是在直向的態度中被把握到的本質性的宇宙,而是隻能通過回溯—建構的方法通達的先天的範疇形式。借此,康德哲學超出了經驗的實證性。通過回溯一切可能經驗的先天條件,康德論證了自我與經驗世界之間的先天相關性,從而與傳統的獨斷論形而上學區分開來。但是,他的問題提法仍停留於自然世界的基礎上,他對世界問題的解釋仍是一種內在於世界的解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胡塞爾指出,康德的先驗哲學“有一個由共同決定著他的問題之意義的諸前提構成的未經考察的基礎”(VI,106)。這個“基礎”就是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性。盡管康德探究了世界意識的主體結構,但是,這種探究卻以先天的世界形式為前提。這種作為前提的先天的世界形式,卻是從作為世間之物的數學、自然科學和邏輯學的先天有效性中抽引出來的。在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性的基礎上,康德哲學在世界意識的主體結構與先天的世界形式之間陷入了一個互釋性的循環。因此,胡塞爾將包括康德的“先驗觀念論”在內的其他一切觀念論形態都歸屬於世間哲學的範疇,並且斥之為謬誤。原因在於,它們均執持一個共同的理論前提: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性。

與一切“世間哲學”相對,現象學為消除傳統的哲學悖論而試圖成就一種“無前提性”的哲學立場。於是,生活世界的不言而喻性成為現象學的核心論題:“它的唯一任務和成就在於闡明這個世界的意義。確切地說,它是這樣一種意義,按此意義任何人都把它看作並真正合法地看作實際存在著的。”[12](V,152)因此,現在的問題是:現象學如何將世界論題化,從而達到一門絕對獨立的“無前提性”的哲學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