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胡塞爾發生現象學引論

第二節 聯想的綜合與時間性綜合

字體:16+-

毋庸置疑,聯想學說具有悠久的現象學前史,其中最著名的要算英國經驗論和傳統的經驗心理學。除了胡塞爾本人經常援引的休謨和康德外,我們還應給予19世紀和20世紀初德國的心理學運動足夠的重視,其代表人物有利普斯(Th.Lipps)和馮特(W.Wundt)等。相關研究業已表明,胡塞爾聯想現象學的諸核心概念——如相似性(?hnlichkeit)、鄰接性(Kontiguit?t)、對照、觸發、凸顯(Abhebung)、凸顯性、共存(Koexistenz)、相繼(Sukzession)、融合和習性等——早已出現在這些心理學家的文字中。[10]為了確立聯想作為“先驗現象學的基本概念”的合法性,胡塞爾自覺地將它與傳統的聯想概念和聯想規則概念區別開來:“聯想不是一個單純有關心靈素材之組合的經驗的規則性的標題……而是一個——而且是最廣泛的——有關純粹自我的構造之意向的本質規則性的標題,一個天生的先天領域的標題,而如果沒有這種天生的先天,一個這樣的自我是不可想象的。”(I,114)在他看來,休謨等人傳統的聯想學說本質上是對真正意向的聯想概念的自然主義歪曲。通過先驗還原,聯想概念獲得了全新的麵貌、嶄新的界域和基本形式。現在,它成了現象學的一個“意向性的標題”。它標識著“一種屬於意識一般的、內在發生之合規則性的本質形式”。聯想之所以能夠成為現象學描述的普遍論題,而不隻是客觀心理學的論題,是因為“指示(Anzeige)現象是某種在現象學上可指明的東西”(EU,78),“它的原始形態是可描述性地指明的,它的意向成就則服從本質規則”(I,113)。從這種現象學描述的立場出發,聯想隻涉及“那種‘某物回憶起某物’‘一物指明另一物’的純粹的內在關聯”(EU,78)[11],它並不揭示某種客觀的、心理—物理學的因果性形式,如再造或再回憶在人或動物的心靈生活中出現的因果規則性。因此,現象學的聯想學說必然排除任何將聯想及其合規則性看作一種可以通過客觀的歸納贏得的心理—物理學的自然規則性的觀點。在標明與聯想的心理學概念的本質區別的同時,胡塞爾並未徹底否定這種聯想學說的功績:“在現象學還原後,現代通行的聯想心理學絕非沒有任何東西留存。如果回溯到其直接的經驗材料,那麽現象學還原首先獲得一個核心的現象學事實,它留在純粹的內在態度(Inneneinstellung)中,並且構成後續研究最初的出發點。如果我們更深入地探究,那麽就會認識到,這裏展露出通達一門關於純粹主體性之發生——而且首先是關於純粹主體性的純粹被動性的基礎層次之發生——的普遍理論的入口。”(XI,118)這表明,傳統的聯想學說為現象學聯想研究提供了最初的、純粹的現象。當我們實行現象學還原時,它們首先作為先驗的事實被給予。這裏的“純粹主體性之發生的普遍理論”,首先是指其純粹被動性的發生層次,亦即被動綜合的層次。